在安徽省機械工業的壯闊畫卷中,胡昭耀,這位原省機械工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無疑是一位重要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他以其深厚的行業背景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從三個方面描繪了安徽機械工業從起步、發展到輝煌的歷程。
創辦農機廠 奠定堅實基礎
回溯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那時的安徽農業基礎相對薄弱,用于生產的農具缺乏,農田耕作主要靠牛,交通運行主要靠肩挑手提。然而,在國家“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的號召下,安徽省各個縣紛紛響應,積極創辦農機廠。
胡昭耀,作為這一時期的農機處長、副廳長,幾乎走遍了所有的農機廠,見證了小型工廠如何為農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那時的農機廠,雖然規模不大,但每個廠都有十幾或幾十名工人,他們主要生產簡單的農業機械和農具,各個農機廠每年的產值一般在十幾萬元,多的也就幾十萬元。”胡昭耀回憶道,“這些農機廠對農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減輕了勞動強度,同時也培養了大批技術工人,為今后機械工業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這一時期,我國基本實行計劃經濟,省機械廳對企業的支持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按計劃和企業需要,供應平價鋼材生活焦炭,逐步實行計劃經濟與市場調劑相結合,同時成立協作辦,為企業提供半議價的原材料。二是做好行業內部的協作配套。省機械廳每年召開1-2次配套會,組織主機廠、零部件廠進行配套對接,并參觀相關**企業,取得了明顯效果。
走專業化道路 加速企業成長
進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安徽機械工業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風。在這一時期,安徽積極推動企業改革,引導企業走專業化發展道路。
“通過優化組織結構和產品結構,一部分縣農機廠繼續發展起來,從原來的小而全成長為小而專的企業。”胡昭耀說道,在改革發展的推動下,一批農機廠成功轉型,如原績溪農機廠、東至齒輪廠、原績溪農機廠、安慶活塞環廠等,通過專業生產內燃機缸套、拖拉機齒輪、內燃機活塞環等配件,逐漸發展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
同時,安徽省的汽車工業也在這一時期嶄露頭角。原江淮汽車廠、原淝河汽車廠、原安徽淮海機械廠等企業,在省機械廳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引進技術、擴大生產規模,逐漸發展成為**知名的汽車生產企業。其中,奇瑞公司于1997年起步,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成為我國規模較大的汽車企業之一。
“作為主管部門,省機械廳將企業有關項目列入基建和技術履行計劃,爭取資金支持,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水平,同時支持企業引進項目,發展合資合作生產。例如,為合肥叉車總廠引進日本TCM叉車技術并成立TCM有限公司,助力企業發展。”胡昭耀介紹說。
轉型升級 實現飛躍發展
進入“十三五”后,安徽機械工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這一時期,安徽機械工業在轉型升級中實現了更好更快的發展。
在胡昭耀看來,機械工業轉型升級,首先體現在產品上。以安徽叉車集團為例,該企業的叉車產品從原來的1.5噸、3噸,提升到現在的46噸,并生產出了新能源叉車,如鋰電池叉車、氫能叉車等。這些新產品不僅具有更高的起重和移動能力,還實現了智能化和無人駕駛等先進技術。同樣,安徽應流集團也從生產一般閥門轉型升級為生產航空發動機葉片、燃汽輪機葉片等高端產品,產品附加值大幅提升。
“同時,機械工業轉型升級,還體現在企業管理上。”胡昭耀表示,企業已經由過去的生產型轉為研發制造型、生產服務型,普遍實現了信息化管理,運用“工業互聯網+”和5G技術,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一些重點產品,如合力叉車、奇瑞汽車、江淮汽車、合鍛液壓機、漢馬發動機、應流高端鑄件等,已經形成了明顯的優勢特色。
在胡昭耀的眼中,安徽機械工業的輝煌成就離不開每一位機械工人的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同時,他也對未來充滿了期待,相信安徽機械工業**能夠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如內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資請注意風險,并謹慎決策